山米小说网 > 现代言情 > 法兰西1794 > 第928章 走私船到港

第928章 走私船到港

推荐阅读:万界融合:我能调控爆率热爱篇章异界奇遇奇葩故事大宋河山星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法师之旅喜羊羊时空大冒险修仙界魁首,小师叔杀疯了武功尽失,只能去当魔法师了清风惊鸿客太好了,是变态邻居,我们没救了

    第928章走私船到港
    在1799年,即18世纪的最后一年,伦敦迎来了一个异常寒冷且灰暗的冬季。工业革-命的烟囱与泰晤士河上弥漫的水汽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一幅笼罩着整个城市的阴沉图景。
    尽管此时的伦敦尚未达到19世纪中叶“雾都”的污染峰值,但煤炭燃烧释放的硫化物,已让冬季的雾气染上了煤烟颗粒,砖石建筑群在这片灰蒙蒙的帷幕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座座沉默的巨兽。
    清晨的阳光本应为这座城市带来一丝温暖,但浓雾却将光线切割得支离破碎。泰晤士河的两岸,成百上干座的烟囱不断喷吐着黑色的烟雾,与河面上的水汽混合,形成了一片片厚重的灰色帷幕。教堂的穹顶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座巨大的沉默守护者,默默诉说着时代的沉重。
    街道上,行人裹着羊毛呢外套,深蓝与褐色的色调与周围的雾霭融为一体,只有偶尔驶过的贵族马车,其车厢上的鎏金装饰在稀薄的日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为这单调的色彩增添了一丝亮色。
    而在河岸码头区,运煤船卸货时扬起的黑色粉尘与雾气混合,在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投下了流动的阴影,宛如这座伟大建筑正默默诉说着时代的沉重。
    酒馆里飘散出来的杜松子酒气息中,劳工们啜饮着掺热水的廉价啤酒,而绅士俱乐部壁炉前,雪利酒杯碰撞的声音伴随着关于安德鲁法国入侵英国本土的热烈讨论,随着柴火噼啪作响,将人们的思绪带向远方。
    由于小冰期的影响,该年的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低约3℃,虽然泰晤士河未完全封冻,形成所谓的“霜冻集市”,但在海德公园,橡树枝条上垂挂的冰凌已经足够让马车驶过鹅卵石街道时,马蹄铁与冰碴碰撞的声音格外清脆。
    然而,在这个阴冷无风的日子里,“一场特别刺鼻、又浓又黑的烟雾”自上午10点开始降临到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
    短短48小时之内,这场充满粉尘的烟雾迅速转变为了严重的雾霾事件,使整个大英帝国的首都陷入一片昏暗之中。
    由于缺少风雨的帮助,浓雾(霾)迟迟难以消散,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污浊空气开始引发许多居民的咽喉、心血管与肺部疾病的爆发。两周后,伦敦卫生部门宣布这场严重的浓雾(霾)事件已经造成了至少数百人的死亡。
    与此同时,繁忙的泰晤士河因大雾天气不得不暂停所有航运活动。河港管理部门向来往船只的船主们发出通知,在浓雾消散之前他们必须停留在原地等待进一步指示。
    这次雾霾期间,泰晤士河航运几乎是全面停摆,70万市民在煤烟弥漫的城市中摸索前行,而走私者却抓住这一机会活跃起来。
    利用河道能见度极低的优势,走私船主们将法国运来的丝绸、骨瓷、烟草、酒水、药品、橡胶制品,甚至谷物等大宗货物通过隐秘码头输送进城。黑色雾霾成为了地下经济的一道天然保护伞,让这些非法交易得以隐蔽进行。
    拂晓时分,一艘来自荷兰的双桅商船——“北海女神号”,借着引水员复杂指令和码头上各种港口雾灯的指引,悄然穿过河港狭窄的甬道进口,向着空置的12号码头缓缓靠近。在这片朦胧之中,“北海女神号”几乎无声无息地融入了伦敦的夜色。
    不多时,在商船的后甲板上,一个低沉而具权威的男人声音在忙碌的船员中间响起:“全体注意!准备抛锚!”
    这是大副菲尔德·托克的声音,他那镇定自若的指挥让整个操作显得井然有序。
    菲尔德身材高大,约莫30岁左右,浅蓝色的眼睛和栗色的头发使他在昏暗的光线下也显得格外醒目。他的外表给人一种极其镇定和坚毅的感觉,那种气质是历经无数风雨与艰难险阻的人所独有的。
    随着船逐渐靠近码头,年轻的大副继续下达命令:“注意,准备收主帆,后帆和三角帆!”
    两分钟后,第三道命令随之而来:“收帆!卷帆!”话音刚落,所有的帆都被迅速收起,“北海女神号”凭借惯性慢慢向前滑行,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移动。
    此时,船上的十一名水手和一位走私引水员各司其职,有的奔向大帆的索子处,有的则负责控制转帆索和卷帆索,所有人都在菲尔德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尽管周围环境恶劣且视线受阻,但他们的配合默契,使得“北海女神号”安全靠岸。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被浓雾笼罩的黎明,为这座古老城市的神秘面纱增添了几分紧张而又刺激的气息。
    此时,菲尔德四下环视了一圈,检查手下船员们的工作进展。当他听到有人因煤烟刺激而咳嗽时,便迅速命令这名船员戴上口罩,并前往船舱内休息。
    在看到自己的指示被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后,菲尔德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转过身,走到靠近码头一侧的船舷边,将手中的玻璃煤油灯高高举起,然后以逆时针方向持续晃动三次,作为特定的信号。
    很快,“北海女神号”的水手们顺利地抛下了船锚,并将船体前后两处缆绳与码头牢固连接起来。
    就在船身刚刚稳定下来之际,一位手持文明棍、头戴高筒帽的中年绅士已经迫不及待地沿着刚放下的舷梯,以出乎意料的敏捷动作爬上了双桅商船的甲板。
    菲尔德·托克一眼认出了这位来客正是自己熟悉的英国货主,立刻摘下了口罩和帽子,朝那位头戴高筒帽的绅士走去。
    在经过一名正在工作的船员面前时,菲尔德示意后者暂时离开,以便为接下来的会面腾出空间。
    这位名叫莫雷尔的英国货主,实际上是一位隐匿于伦敦的大走私商人。他的客户涵盖了这座英国第一大城市的古老贵族和新兴富裕阶层,为伦敦大约十万有钱人提供上乘的法国葡萄酒,就是莫雷尔先生的重要使命之一。
    “早上好,菲尔德先生。”莫雷尔用一种既正式又略带亲近的语气说道,同时礼貌性地碰了碰自己的高筒帽。“希望这次的航程一切顺利。”
    “确实如此,莫雷尔先生,”菲尔德回应道,声音沉稳而自信,“所有的货物都安全无损,正如您所期望的那样。”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走向船尾较为隐蔽的地方,那里堆放着即将卸载的秘密货物,产自法国波尔多的上等红酒,以及兰斯的香槟酒。
    ……
    自老皮特时代起,为了扶持英国本土的威士忌、白兰地、琴酒、啤酒与杜松子酒的发展,并限制法国葡萄酒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议会内阁下令对原产法国的酒水征收高达50%的关税。
    这一政策旨在保护本国酿酒业的同时,也试图削弱法国红酒在英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到了小皮特执政时期,该关税进一步飙升至200%,这一举措使得法国波尔多红酒的成本急剧增加。
    以一瓶2磅装的高端波尔多红酒为例,其离岸价格平均为5先令(约6法郎)。然而,通过一系列正常途径进入英国市场后,由于200%的关税,这瓶酒的成本瞬间变成了15先令。
    再加上运输与经营成本等,最终一瓶来自法国南部的上等红酒在英国市场的售价竟然达到了20先令,即整整1英镑。
    对于那些习惯于在自家豪华宴会或舞会上展示法国高档红酒的英国贵族和城市绅士而言,这种高额税率无疑是一种折磨。事实上,即便是普通的波尔多酒水中,在如此高的关税下也成为了天价商品。
    特别是对于亲自签署了针对法国红酒征税令的小皮特首相来说,他每天至少消耗5瓶法国高档红酒,这意味着单单在酒水支出这一项上,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每月就需要支付150到200英镑——这笔费用相当于一个伦敦中产家庭全年的收入。
    首相小威廉·皮特尽管年薪高达8干英镑(或许更多),但由于其嗜酒如命的习惯,依然债台高筑。
    如果将他的年收入换算到21世纪,大约相当于60到70万英镑。然而,高额的个人开销让这位帝国首相陷入了财务困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法国波尔多港口向英国走私红酒的贸易航线应运而生。
    事实上,自18世纪50年代开始,波尔多的红酒商人几乎都参与过走私活动。等到法国大革-命后,随着国际***势的骤然变化,这种走私贸易反而变得更加活跃。
    波尔多的酒商们将酿造的中高端红酒,以远远低于正常出口的价格(两磅瓶装仅3法郎,相当于正常价格的一半),大量批发给那些能够成功避开法英两国海关、顺利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走私船。
    这些船只抵达英国后,当地的走私商人迅速接手,并通过他们广泛而隐秘的销售渠道网络,将这些来自波尔多的上等红酒悄无声息地分销至伦敦及其周边成干上万富有家庭之中。
    每一瓶波尔多上品红酒在这样的非正式渠道中,零售的价格大约为10先令,相比正常进口途径下20先令一瓶的价格,自然是便宜了一大截。
    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英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法国红酒的需求,同时也为走私者带来了超过三倍的丰厚利润,形成了一个庞大且隐蔽的地下经济体系。走私红酒带来的高额回报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这一非法贸易中来,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繁荣与复杂性。
    特别是自今年5月之后,由于法国-军队占领了整个葡萄牙王国,导致波尔图地区的红酒产业遭受重创,输入英国本土的葡萄牙红酒的数量,也因此锐减了近七成。
    这一变化使得市场上对于优质葡萄酒的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从而让来自法国的走私红酒变得更为抢手。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走私红酒的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仍然远低于官方渠道的价格,这无疑更加刺激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走私活动变得更加猖獗,不仅限于红酒与香槟,还包括其他各类商品。走私者们利用英吉利海峡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恶劣天气作为掩护,巧妙地避开两国海关的严密监控。
    尽管政府不断加强打击力度,但由于利益巨大,走私行为依旧屡禁不止,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很快,菲尔德和莫雷尔已经来到船舱的入口,这里面堆放着一箱箱精心包装的红酒和香槟酒。
    英国商人弯下腰,仔细检查着货物,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满意。重新站起身的时候,他轻轻拍了拍菲尔德的肩膀,说道:“菲尔德,您总是这么可靠。”
    很快,莫雷尔又在环顾四周,继而问道:“出了什么事?怎么没有看到我的老朋友,莱克勒船长?”
    …….

本文网址:https://smmqy.com/xs/1/1480/3799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smm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